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2024年以来,河南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许昌高新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的工作实践,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进企业、入网格
让企业少跑腿
营造最佳营商环境,说到底就是政府部门围绕企业和投资者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企业诉求,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贴心的帮办服务。
2024年以来,许昌高新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划分产业园区、街道社区两类网格,根据经营主体分布情况,推动网格化服务覆盖域内所有经营主体,助力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凭借部门联动优势,结合各部门业务属性和工作实际,分包联系服务13个重点园区、片区,充分发挥部门人员专业特长优势,与网格人员互促互动,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40余个。
“有专门的人员上门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办事少走弯路,这让我们都吃上了‘定心丸’。”河南携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助企服务更加深入细致,2025年以来,许昌高新区持续开展企业分包联系服务,常态化“进企业、入网格”,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意愿、纳税状况、困难需求等信息数据,更好实现精准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诉求办理质效,根据《河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案件办理流程,提高办理质量;大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鼓励银行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争取上级部门指导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
提效率、缩时长
让企业好办事
“没想到现在到一个窗口就能办全餐饮店开业的所有手续,实在太方便了!”在许昌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准备开餐饮店的马女士说道。
近年来,许昌高新区为创业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助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依托政务服务大厅,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部门的服务窗口,全面落实“综合窗口”服务要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从注册到日常运营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同时,许昌高新区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录入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集信息发布、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事好办”微信小程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上办理;建立税务、市场监管及城管执法联动机制,一般注销办理时间缩短为1天,一般退税业务缩短为2天,极大地压缩了业务办理时间;推行“容缺办理”,实行口述帮代办登记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开办企业服务效能,2024年新增经营主体1427户。
2025年以来,许昌高新区加力提速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利,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与标准化管理,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围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改革,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建设“帮代办专区”,打造“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推行“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进度随时查、服务可评价、结果免费寄”的服务标准,推动政务服务能力提升。
多服务、减负担
让企业更满意
“无处不在”和“无事不扰”,是营商环境的“一体两面”。寓管理于服务,既要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无处不在的服务,又要润物无声,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许昌高新区主动靠前服务,定期走访园区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建立工作台账,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依托智慧岛、猪八戒等第三方合作平台,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等,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直通直达”;坚持交办督导通报机制,接到企业投诉后,实施交办、督导、通报“三点制”,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在园区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许昌高新区通过创新执法模式和优化高质量服务,精准监管与服务并重,践行差异化执法和“柔性执法”,对不同企业实施分类差异化管控措施。以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为例,通过梳理柔性执法事项清单,对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违法行为,执法方式以督促整改为主,避免出现“过罚不当”“小过重罚”。
同时,许昌高新区优化检查方式,减少对企业实地检查的频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执法透明、规范、公正,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许昌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六最”目标,许昌高新区将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利、助企服务更加深入细致、执法监管更加规范精准,逐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通讯员 王宁博)
(原载于2025年4月14日《许昌日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