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沃土“引商” 优环境“兴商”——蛟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笔
发布日期:2023-07-05 16:41 浏览次数:

2023年一季度,吉林省蛟河市天岗石材产业园区内多家企业订单总额逾2亿元。

2023年前5个月,吉林市松江塑料管道设备公司实现外贸销售收入2708.75万元,同比增加114%。

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狐狸顶子矿山开发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等33个项目施工如火如荼。

近年来,蛟河市深入贯彻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工业强市,环境立市,旅游兴市,乡村振兴,培育形成了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四大主导产业。

快速崛起的背后,是蛟河市以培发展沃土“营商”, 优服务环境“兴商”的实干精神,形成各种发展要素汇聚的“强磁场”。

制度先行 编织长效机制“政策网”

2023年,蛟河市委、市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上高位推进,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着力完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相关制度体系,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助力打造高效、便利、一流的营商环境,蛟河市成立了由主管市级领导牵头的26个专项指标组,分头狠抓各领域指标工作落实。

《蛟河市营商环境“跃升年”实施方案》出炉,充分体现了“加强服务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蛟河市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利企惠企市场环境、保障有力要素环境4个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项重点工作“赛马”机制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改革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聚焦打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明确严查快处涉营商环境投诉举报问题,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痛点……

蛟河市委、市政府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念始终如一。全面落实“三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全面推行“1+4+2”例会调度制度、推行“三个渠道”问题倒逼机制、推行“三位一体”监督评价体系,保持了抓营商环境强有力的贯彻执行力,保障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效能为先 打造便民利企“服务圈”

企业是经营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如何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蛟河市一直在努力。

吉林省华岗矿业有限公司是天岗石材产业园区新建矿山,开采面积为10.11万平方米,每年开采荒料大约20万立方米,达产后将成为园区内原料的主要供给企业,可供开采近30年。

项目从2022年10月份开始进行林木采伐。蛟河市政府组织林业、供电、住建等多个部门召开现场会,派驻“项目管家”。国网蛟河供电公司指派“企业知心人”专门为企业服务。

该项目需要架设一条近2公里10千伏供电线路,一台630千伏安变压器,预计15天的工程量仅用5天就完成施工。天岗园区、天岗镇政府协调天岗镇红星村、岗子村、保林村,征地5万平方米,绕开原有的村路,一条长9公里的矿石运输专用道目前正在铺设路基。

“从办理安全‘三同时’手续到6月16日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6月17日开工生产,该项目比正常项目大约缩短了2/3办理时限。”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李义龙说,该项目刷新了“蛟河速度”。

“一个重点项目、一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蛟河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对全市5000万元以上及重点民生项目,采用包保模式全力推进。重特大项目全程帮办、代办,一对一精准对接,人盯人跟踪落实。

蛟河市组建对接工作专班,对于5000万元以上项目逐一建立台账,聚焦项目要素供给、手续审批等关键环节,实施周调度机制,针对项目堵点难点问题,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协调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全面抓好项目集中开工。

为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事”,蛟河市依托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将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乡镇街办理,梳理“互联网 +公安”、“互联网+交通”、企业开办服务等149项“就近办”事项清单,同时创新尝试将市场准入审批延伸至村办理,最大限度将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在家门口办理业务。

2023年截至目前,蛟河市17个乡镇街累计“就近”受理业务581件。

主动服务 部门联动激发“聚合力”

在蛟河市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施工现场,立桩、安装光伏板正在有序进行。

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是蛟河市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项目,达产后可为蛟河市256个行政村每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9万元。

自项目启动以来,蛟河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紧盯立项、用地、规划等关键环节,加快审批要件办理,项目预计8月份建成,实现并网发电。

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统筹发力,蛟河市“遍访”企业,市级领导、行管部门深入一线,梳理明晰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堵点,分类建立重点企业、增量企业、减量企业、入规培育企业清单台账,“一企一策”确定解决措施。

2023年初以来,蛟河市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倾力开展“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工作,按照“双选、双管、双向、一动态”的工作模式,44个包保部门选派162名“企业知心人”与企业捆绑对接,组建18支服务企业专班共同发力,为企业解决市场、融资、人才劳动力、投资、采购、清欠、技术创新、审批、司法援助等难题。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蛟河市绘制“招商产业地图”,努力下好全市招商一盘棋。按照产业链、开发区、重点招商部门等4个层面分解任务,压实部门责任,凝聚全市合力,营造了全员招商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头雁作用。

2023年初以来,市级领导先后带队赴北京、重庆、湖北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27次,邀请山东得利斯集团等30余户企业到蛟河考察,5.12万千瓦新能源乡村振兴等20余个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依托旅游、农特产品等主导产业优势,“吉浙合作·山海携手”蛟河市名优产品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温州市成功举行;先后2批次赴浙江、山东招商推介,重点拜访的吉林国农生态集团有限公司农特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冷库选址、重点推进的50万套服装加工项目已于3月17日开工建设,外用血小板项目得到济高科技投资1000万元。

对于已签约项目,市级领导担任招商引资“项目管家”,确保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得下、推得动、建得快、运营好,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从持续深化推进职能转变到严格落实“一窗通办”“派驻企业知心人”等各项政策,再到听取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意见、组织企业外出招商,蛟河市搭建了良好的政企沟通平台,亲商、爱商、重商、安商的氛围日益浓厚。

科学配置 优化市场要素“供给链”

在营商环境构成要件中,提供良好的要素保证服务是推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蛟河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企业获得电力、用水、用气相关工作需求,加强与水电气要素保障单位沟通对接,切实解决要素保障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从2001年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蛟河市的支柱企业之一。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保障就是不停电。我们企业比较特殊,很多高精尖设备需要24小时稳定的电力供应。蛟河市轻易不给我们企业停电,国网蛟河供电公司还派专人上门提供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峰说,国网蛟河供电公司秉持着“不停电就是最大的软环境”,把该公司纳入“用电有限保障清单”,全力保障了企业生产要素供应。

该公司只是蛟河市纳入“用电有限保障清单”的重点企业之一。全力稳定水电气供应,蛟河市严格执行“四免”原则,精简优化办电手续,拓展“一证受理”,推进政务大厅“一证通办”。在全市范围内对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面实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

政务服务做“加法”,行政审批做“减法”。这一“加”一“减”,提升了政府效能,为企业和群众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优化办理流程。严格落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开展“首违不罚”,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发展,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财力支持 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

蛟河市天益石材有限公司是天岗石材产业园区的龙头企业,是集开发、加工、运输、设计、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石材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波兰等国家。

“市里成立了包保工作专班,一企一策、全过程跟踪服务企业。这也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和决心。”天益石材负责人郭利说,2023年,企业在资金周转上遇到了难题,蛟河经济开发区多次协调各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了200万元的转贷问题。

这是蛟河市对全市“四上”企业、规下抽样企业和重点培育入规入统企业进行“百分百”对接服务的一个缩影。蛟河市组织银行机构对有融资需求企业提供“百分百”服务,督促银行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企业实现“百分百”授信。

蛟河市制定了《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成立金融服务工作专家团,搭建起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企业及同业间的沟通联络平台。对出现暂时还款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企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蛟河市实行延期还本付息,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2023年截至目前,蛟河市组织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4次,成功为11户企业新增放款3612万元,8户企业办理续贷业务6909万元,1户办理延(展)期业务73万元,与6户企业达成初步授信意向,正在执行内部审批手续。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蛟河大地成为要素集聚磁场、企业成长沃土、投资兴业宝地,蛟河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作者单位:江城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