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区:打通数据壁垒 主动延伸服务 建设智慧便捷的“无证明景区”
发布日期:2023-06-15 15:46 浏览次数:

办事出行需提供大量证明材料是企业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诉求之一。为不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泰山景区创新探索“无证明”智慧服务新模式,整合共享数据资源,以数据核验替代证明证件,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创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智慧景区”,实现“一部手机在手、畅行泰山无忧”,有效提升了利企便民服务质量,工作经验在新华社、光明日报、山东卫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创新“景区码”应用

“实名验证”更便捷

图片

“实名认证”是提升景区涉企服务和旅游品质的重要手段,“电子身份认证”是解决当下实名制认证众多方案中的最佳思路。据统计,泰山景区内有各类企业1000余家,经营业户进出景区比较频繁,核验工作麻烦,特别是重大节假日,经营业户登山更为不便。另外,每年约有120万不带身份证游客登山,只能到售票窗口购买纸质票,这不仅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增加了景区旅游秩序维护难度。泰山景区积极对接爱山东APP身份证电子信息数据,加密封装后实现统一亮码应用,以“景区码”替代实体身份证,进山企业和游客只需打开微信、支付宝或者爱山东APP扫描小程序,通过人脸比对后即可生成“景区码”二维码,免身份证扫码即可上山,让景区企业及登山游客畅通无忧。


全程电子办证

压缩材料环节

图片

泰山景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持续优化办证流程,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办证,不断压缩办证材料与办证环节,让“无证明”逐步成为涉企便民服务的“标配”。充分发挥好政务服务中心和各单位窗口工作服务人员功能,建立联席会议、任务清单、跟踪督查、公开通报四项制度,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通道,让辖区企业和群众办事时,无须准备大量证明材料,无须部门间跑来跑去。截至目前,景区登记注册业务、食品经营许可等业务已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企业新设业务已累计压缩了“住所证明、纸质身份证明”等证明类材料,压缩办理环节3个。今年以来,登记注册领域共计压缩企业证明类材料200余份,取消了食品经营许可、小作坊小餐饮登记、预包装食品备案等许可事项中涉及营业执照正副本、负责人身份证等多项证明材料。今年以来,景区共取消证明事项102件,涉及食品经营许可86件,小作坊小餐饮登记8件,预包装食品备案8件,得到了相关企业的充分认可。比如,对马套茶园项目用地农用地转用审批、集体土地使用审批涉及的报件材料,提前沟通市局,了解政策要求,主动对接规划建设、自然资源执法、税务等部门,按要求组织报件,不用企业到处提报证明材料,确保用地报件尽快审批。


打通数据共享

特殊群体“网络预约”全覆盖

图片

景区秉持“每一位游客都是营商环境评判员、都是潜在投资者的理念”,以建设无证明景区为契机,推动利企便民与游客服务紧密结合,全面推行网络预约,特别是主动为各类特殊群体购买优惠票等业务提供优质“数据”服务。学生游客是游览泰山的“主力军”,泰山景区每年接待约80万人次。以往购买优惠票,需要携带相关证件到售票窗口现场查验后购买,排队时间长,容易造成拥挤。景区积极申请对接教育部学籍信息接口,与景区智慧票务系统连接,无需人工核验各类学生证明,学生游客只需在网络选择“学生票”链接,输入个人身份信息,系统后台自动验证出票。针对老年游客智能手机使用困难、购票体验差的问题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老年关怀版”网络购票模式,实现大数据识别直接进入适老化界面、老人票自动置顶、大字体展示、界面交互自动化等功能,大幅简化预约流程,为老年人网上购票提供贴心服务。


“无证明景区”建设是游客便民服务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应用的一次创新。该模式的落地应用,无需携带身份证、学生证、老年证等实体证件出行,一部手机即可全部替代。在大幅提升企业和游客体验的同时,确保了泰山景区票务管理规范运行。目前,泰山游客线上预约比率95%以上,有效带动景区游客量更加均衡,景区企业发展、旅游秩序、安全能力、运营效能显著提升。

下一步,泰山景区将持续提升涉企便民服务质量,打响“无证明智慧景区”品牌,继续致力于信息技术保护泰山、服务企业和游客,奋力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市营商环境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