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游览线(景点介绍)
发布日期:2021-05-26 14:59 浏览次数:

一路攀登自强不息,聆听七千阶谱写朝天神曲,仰视五千年铸刻的文化丰碑。

红门游览线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竟秀,泉溪争流,自然景观雄奇秀美,古迹众多,共计有古寺庙8处,碑碣200多块,摩崖刻石300多处,传统文化韵味浓郁。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以及黎民百姓上泰山,多是从中路开始攀登的,因此中路有“登天景区”之称。又因为这条道路景色深幽,所以也被称为泰山的“幽区”。

沿途景点有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风月无边刻石、三官庙、斗母宫、元君庙、经石峪、奉安纪念碑、回马岭、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等。

关帝庙

泰山盘道起点处的关帝庙,坐北朝南,创建年代无考,庙门前影壁上的“神威巨镇”四个大字,是清乾隆登泰山时题书的。

关帝庙是依山就势而建的,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是分别坐落在三进院落之中,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拜棚、正殿、配殿等建筑组成。进入山门,山门之上的建筑是戏楼,戏楼是当时商人举办庆典活动的地方。

在关帝庙第一层平台石阶两侧有两株古槐,枝叶连理,好似一龙一凤,亲密无间,相依相偎,被称之为“龙凤槐”,相传为唐代所植。

沿着石级而上就是拜棚,拜棚设计十分精妙,可谓一堂多用:北向可拜神,南向可观戏,而平时置以几凳更是品茗小憩的好地方。在拜棚的正方就是正殿,殿内供奉的是关公坐像。关公名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关公在近六十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的大业。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被尊之为“武圣”,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在东山门内北侧,有一露井,又名“灵井”,早先井水供庙内道人及香客饮用,因水质甜美,犹如甘露而得名。在露井旁,有株百年凌霄,藤本植物,实测树龄已近200年,如今它老干已枯,新枝茁壮,每年夏季,凌霄花盛开,花冠呈钟形,外面橙黄色,里面鲜红,光艳照人。此树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关帝庙内古树繁茂,从正殿右侧进入后院,有一株古柏,其形态奇特,树体的主干、枝干都是扭曲生长的,在树体的主干处又分出三大枝干。树干高仅0.8米,而直径达1.1米,三股枝杈扭曲盘旋而上,盘曲叠密,就像是蟠卧的虬龙,给人以古拔挺秀的感觉。这株“汉柏第一”已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

此庙是泰山盘道起始第一庙,就关帝庙整体布局而言,建筑的设计和选址构思,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孔子登临处

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

红门宫

位于“孔子登临处”石坊北。其地东临中溪,西依大藏岭,因岭上有丹壁如门而得名。红门宫创建无考,明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它以盘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院,并以飞云阁跨路相连,拱形门洞上题“红门”两大字。西院为道观,宫门额题“红门宫”,祀泰山女神,为碧霞元君中庙。东院为“弥勒院”,供奉弥勒佛。

经石峪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经石峪金刚经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

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凡2799字,字径50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泐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 1069字(包括可认读的残字和双勾字)。

中天门

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 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中天门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847米。黄岘岭因其土色黄赤而名,黄岘岭东面为中溪山,1989年台胞陈英杰捐资在山巅建慈恩亭,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希冀海峡两岸早日一统之愿。

中溪山北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古为登岱东路,后废弃。中天门峻岭阔谷,楼阁簇拥。东有中溪山突兀俏丽,可观日出,望晚霞;西有凤凰岭蜿蜓伸展,可远眺傲徕雄姿,俯视城廓新貌。伫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众山拱立,林茂泉飞,缆车凌空,天然成画。

五大夫松

位于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坊西有古松,又称“秦松”,“秦松挺秀”为泰安八景之一。

五大夫松,相传秦始皇登封泰山时,在这里遇雨避于大树下,因树护驾有功,被秦始皇封为“五大夫”,五大夫是秦时官阶第九级爵位。

自汉唐以后,人们一般都认为秦始皇是封了五株松树为大夫。清雍正八年,负责整修泰山的丁皂保根据流传,补植了五株松树,现存二株。

望人松

望人松是泰山标志之一,傲岸兀立于五松亭外的悬崖之上。松高8米,冠幅巨大。有一长枝下垂,伸向盘路,犹如含情脉脉的少女,挥动手臂向游人致意,表示欢迎,故又名“迎客松”,树冠若华盖,枝繁叶茂,大有凌空欲飞之势。虽已历经五百多个春秋,如今仍生机盎然,堪称岱岳奇观。

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紧十八”西崖有巨石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升仙坊

升仙坊,全石结构,创建年代不详,此处北上150米即为南天门,共有石阶约480级,十分陡峭,其盘道被称作紧十八盘,是登泰山的最为艰难处。您在此感到上临岱顶天庭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在此小憩,回视山下,会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在这里您也许悟出了人生的自我实现,就如登泰山一样,所得到是精神上的升华。

盘道两旁有“天门云梯”、“神贶崇朝”、“天地交泰”、“松高峻极”、“飞龙岩”、“翔凤岭”、“知止观止”等题刻。

南天门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恰处于石壁谷的上口,海拔1460米,不仅形势险要,而且位于整个登山盘道中轴线的上端,使游人在山下就可仰瞻它那巍巍峨峨的形象。每当山间云雾出没、变幻无穷的时候,天门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十八盘似天梯倒挂,衬托的泰山主峰更加雄伟壮丽。南天门创建于元代初年,岱庙主持道士张志纯集资创建。它是城楼式建筑,石砌拱形门洞,上筑摩空阁三间,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门洞两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游人登此,一览众山,满目空翠,疲劳顿失。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天门雄踞于泰山主峰,双峰夹峙,犹如天门自开,“山如穹窿势浑成,盘道千重若龙腾。云中回首惊来路,岱顶犹忆遥参亭”。

南天门的建筑特色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典范,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借人工之力,实在是匠心独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