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正殿门自东绕殿至殿门西侧,共63块
1、碑首:平度州、成安县、兖州等地,共计16排,满排27人,题名约296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部分字迹模糊(碑面南)
2、碑首合会题名、章丘县、东昌府、广平县、陈留县 共计19排,满排21人,人名约138人
落款:崇祯岁次丁卯季冬吉旦岳莹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面南)
3、碑首:莱芜县、新泰县、平阴县等四县 共计19排,满排24人,人名约476人
落款:崇祯口年四月吉旦口立施财善碑口口十三口
现状:碑身断裂,用铁箍住,多处有残(碑面南)
4、碑首:山西洪洞县、宁阳县、泰安州 共计18排,满排27人,人名约356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下部全残(碑面南)
5、碑首:万古流芳
形式:立碑,边有饰纹
字径:大字5cmx4cm 中字3cmx2cm 小字1.5cmx1cm
落款:善碑営吕祖一尊口论南石汶口立石
现状:碑身表层剥蚀,下部有残(碑面南)
碑文:盖乾旋坤转为天地之枢机曰口口阖为阴阳之消长口夜口環……平太极清濁得分福禄相随衣食难于有大恥焉今诚心聚……泰山一天门裡三元宫万仙楼西池王母口下月初三吉旦良辰口口口合会……礼请全真道众讽诵太上品仙经神叹上能超度三代往升天界中能祈保本身福寿……坠幽冥方今三年圆满略题数字勒碑刻各往来观瞻以继万载之不持云 会首冯论等人 大明崇祯六年三月初三日泰安州东苏保三……善碑口视一尊冯论
6、口府进香朝山酬神建瞧施财碑记 碑首:长清县刘大会陈牗民禹城县等 共计:10排,满排22字人名约80人
现状:碑身断裂,碑中下部几乎全残,碑身用铁箍住(碑面南)
7、新城县善人碑记 碑首:大明国山东济南府新城等县暨阖会人等约50人(第一碑、第二碑、第三碑、第四碑、第五碑、第六碑)共计17排,满排17人约50人
现状:碑表层剥落,有残字(碑面南)
8、碑首:衞辉府、鲁府、许府、安阳县等十二周州衞 共计18排,满排24人,人名约300余人
现状:碑身有残,碑下部字迹模糊(碑面南)
20、碑首:东明、武邑县商丘县等10县 共计18排,满排20人,人名约25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右下残(碑面北)
21、碑首:口安县口留县藤县沛县等10县州 共计18排,满排28人,人名约500余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下部残(碑面北)
22、碑首:泗水县新泰县闫家庄等 共计18排,满排15人人名约180余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下部残(碑面北)
23、泰安州 共计18排,满排27人,人名约34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上部有残
24、碑首:莱芜县安阳县范县口州等 共计18排,满排30人,人名约54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下部有裂痕(碑面北)
25、碑首陶县、淄川县、宁阳县、平原县、朝城县等10县 共计18排,满排30人,人名约54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有残(碑面北)
26、碑首:口府元城县、东阿县、郓城县、东平州等10县 共计18排,满排30人,人名约54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下部有残(碑面北)
27、朝山进香碑记 共计11排,满排18人,人名约180余人
现状:字迹不清,重残(碑面北)
碑上款:直隶口名府内口口县泊口集
下款:天启口年口口六口吉旦
28、口州南府城县、邑县、聊城县、兹阳县、清河县等10州县 共计18排,满排30人,人名约540人
现状:字迹模糊,碑下部有残(碑面北)
29、碑首约5县 共计18排,满排15人,人名约200余人
现状:碑身断裂,多处剥落
30、碑首:州府、口城衞府、义宾等10处地名 共计18排,满排30人。
现状:部分字迹模糊,碑身有剥落
31、碑首:地名模糊不全,碑中部有地名南县、林县、巨野县等7处。碑中有人名周大社、王国学、王良翰、李家善等 共计1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文模糊下端有剥落
32、碑首:有地名口鹿县、口山县共6处,碑中部有地名曹州、祁州、博兴县、黄县等6处碑中有人名孟三平、孟三怀、孟三乡姚天知等 共计18排,满排25人
33、碑首有口昌府、口清州等5处,中部有地名虞城县、德州等5处。碑中有人名颜廷道、洪光宷、刘九聦等共1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文模糊,多不可辨
34碑首:有口郸县、口城县、口和县等地名5处,中部有宁阳县、东平州、邹县三处。碑中有人名丁自伦、丁此聘、杜在等 共计18排,满排30人
35、碑首:有口天府、口平县、口定州等地名6处,中部有费县、肥城县、东阿县等5处。碑中有人名葛养蒙、姜九发、葛子上并有口庆州人原任淄川县主簿张之屏等人名共计1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左上侧有剥落,碑文模糊
36、碑首有横刻淄州县三字,碑中有人名陈口、蒋珠、刘荐、高觉等人名共计18排,满排29人
现状:碑下部剥落严重
37、碑首有口城县、口张县、口清州等地名5县四州,中部有德州、永平县、阳信县等地名8处,中部有郓城县、长清县清平县等地名6处,碑中有人名李进才、冯加儒、王爱邦、陈献策等共计15排,满排25人
现状:碑面稍有剥落,字迹可辨
39、碑首有地名聚强县、南皮县、山西平顺县、山西太国县、山西照县、山西安邑县、山西盂县、山西夏县、山西灵石县、榆林城、山西阳城县、高平县、山西翼城县、山西黎城县、山西临汾县、山西平定州、平阳府太平县,中部有地名蒙阴县,山西和顺县等5处。人名有韩学宗、周天恩、王世洪等共计1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身有竖裂痕一道,恒裂痕一道
40、碑首有祁县、清源县等地名7处,中部有地名天津卫、阳武县、莱阳县、文登县等7处。人名有江子沼、江子河、江子口、袁尚礼等18排,满排28人
现状:碑身稍有剥落,字迹尚清
41、碑首有河南周府、林县、安阳县、即墨县、昌邑县等地名8处,中部有固安县、唐山县、隆平县、藤县、邹县、徐州、厩阳县7处地名。人名有李景、陈加谟、刘体来、刘体云等共计16排,满排28人 现状:字迹模糊
42、碑首有大兴县、宛平县、漷县、良乡县、武清县5处地名。文中有宗都顺天府口礼监文书房太监王之心。题名有王之相、任添禄、杜尚仁共计1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表层有剥落
43、碑首有口安州及谢汝科、谢汝进字样,碑有人名彭常聚、刘栋、王桐、宋思问、宋思敬、宋思安等共计18排,满排30人,碑中有新泰县、高阳县、安平县、宁津县等地名10处
44、碑首有济南卫、德州德庄、河南开封等地名5处。中部有夏津县等地名4处。碑中有人名羊东、王天增、王启貯、艾才、郭雨、郭随等共计16排,满排28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字迹模糊不清
45、碑首口县、口州、口宛县等地名中部有賔州、威县、太和县、滁州、歙县、宿迁县等地名10处,碑有人名李加宦、乔信、申子明、李邦宁等共计16排,满排21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
46、碑首有守张县、临清州等4处地名,碑中部有胶州、河间卫、河间县等地名4处,人名有宋清、许可用、送真儒、路枋、李汝松等人名15排,满排22人
现状:碑表层剥落严重,部分碑文已失
47、碑首竖刻有口口袭封衍圣公夫人嘉?氏太冠服候封衍圣公长男夫妇人殷氏、袭封衍圣公口公口夫人口氏及孔尚逊等人名上部人名9排,满行20人,碑中部有范县、信阳县等地名3处,人名8排,满排30人
现状:碑表面有剥落,碑文模糊
48、碑首地名口光县、房山县、莱芜县、深泽县等地名5处,中部有安州、祥符等州名。人名有王之佐、王坊、胡贡元、赵四德等人名共计16排,满排26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碑文模糊难辨
49、碑首有地名永清县等地名。中部有祥符县、睢州、大名县等地名6处。碑文有人名王世库、李世高、王秀、李臣、韩文远等人名18排,满排27人
现状:碑右上角有残,下半部剥落严重
50、碑首有砀山县、澲州、肃宁县等地名4处,碑中部有内黄县,巨鹿县、金乡县、东安县等地名7处。有人名王双成、刘贵、李文斗等17排,满排30人
现状:碑右上角有残,碑文模糊不清
51、碑首有昌乐县、陶县、周县、邢台县等地名4处,中部有人名王栋、王时、张化、张守口、蒋国宁、祁主庭等人名110余人
现状:碑身剥落严重,字迹模糊
52、碑首有白乐县、邹平县等地名6处中部有地名昌邑县、商河县等地名4处,人名有王用忠、刘三畏、孙守太、范名扬、张顕、祝世安、李时芳等共计17排,满排30人
现状:碑下部稍有剥落
53、碑首有地名口县、口州6处,中部有清平县、南乐县、高平县等地名5处,碑中有人名张学文、刘孟东、刘世美、米存义、李占春、李茂春等人名17排,满排30人
现状:下部碑身剥落严重
54、碑首有靖州、平县等地名,并有钦差提督皇口殿门口口管琉璃口工内宫太监李口发等字样。人名现存60余人
现状:碑刻剥落严重,字迹多大难以辨认
55、碑首共有地方名8处全部模糊人名有赵邦臣、蒙廷章、王缙、张景阳等共计8排,满排28人
现状:碑文三分之二模糊不清
56、碑首有东平州,鱼进府鱼台县、武定州、肥城县等地名5处,人名有张其学、陈宣化、韩九成、董守业徐谧、杨科等共计16排,满排30人
现状:碑身有三分之二严重剥落
57、碑首有定陶县、曹州、滑县等地名6处人名有邵爾璽、生员鲁魁、生员孙可口、冯运等约420余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部分人名难辨
58、碑首有口县、招远县、口平州、口陵县等地名9处,人名有太医院吏陈加谟、丁恩道、江国恭等60余人。人名中还有都顺府大兴县东直门里各城坊巷居住会首张敬等
现状:碑身有裂痕、碑身四分之三已剥落
59、碑首有冠县等地名11处,人名有王仲进、杨汝科、黄应宽、房孟和等人名约120余人,其中有山东都使司军政掌印都指挥李在沐系济宁卫世袭镇抚曹州人
现状:碑表层剥落严重,下部字迹已失
60、碑首有口城县、口县白庙村等地名7处,人名有李世洲、宋世虎、高可聒、王东玖等人名约16排,满排29人
现状:碑身剥落严重,约一半人名不可辨
61碑首有黄县、邦顺等地名14处,人名有尤可贤、张学轼、申尚仁、南山、袁一文等共计431人
现状:被下部有剥落
62、碑首有济守州、南宫县、肥乡县等地名6处,人名有张希曾、王志贤、张学良、宋门徐氏等人名共计468人
现状:碑身有剥落,字迹模糊
63、碑首有地名霸州、昌平州、文安县等5处,中部有4个,人名有王思俸、李大义、孙长佐、张尧臣等共计540余人
现状:碑身有裂痕,下部字迹模糊
此组碑刻共计63通,镶嵌于万仙楼二层正殿殿墙四周,每碑皆高129厘米,宽52厘米,其石质、书体、字径皆相同,当为修庙时按殿墙长、宽同时设计刻立的。碑皆刻香客题名,每碑刻450至500人不等,涉及新城县、长清县、阳谷县、山西洪洞县、历山县、大兴县等全国各州县信士约3万余人,时间跨度自明至民国延续几百年,为泰山现存规模最大、刻字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香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