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修普照寺碑记
岱宗西麓,旧有普照禅林,负峙崇阿,凭凌深岫,灵山之胜境也。其始不知创自何代,明季重修,迨及国朝,年远倾敝。时有名僧祖珍者,博雅工诗,以明进士弃儒皈佛,卓锡其中,一时士大夫咸与之游,得其句者每多脍炙人口。珍欲再辟荒荆,而众善欣然乐助。于是梵宫立起,金碧重新,并于寺东构石堂数楹,引流凿池,以为习静之所。种松植竹,趺坐看云,见者辄作出尘之想。日与八散人往来啸咏,有《石堂集》稿刊传,而寺名因之益著。祖珍圆寂后数十年间,沧桑顿易,颓垣败瓦,成废刹焉。复有瑞庵禅师,自山口镇还住于此,道行素深,不忍寺之沦没,募化重修。惜乎事半而寝,幸其徒盛光者能继其志,经营不缀。沿及祥如、毓梅、杲伦诸和尚踵而成之,前后凡五十余年,数兴土木,至光绪己卯冬始落成,规模大备。其制也,后建佛阁两重,供奉如来法相。方亭中耸,更因山势为阶级。转折而前则大雄殿,东西两庑,参天古木,护法当央,钟鼓之楼分列左右,而山门辟焉。殿之西侧为闲圃,东为僧院,为香积厨。阁之东侧为别囿,置禅舍十余椽,中有藏花之坞,西为客堂,明静轩敞,竹森于后,梅馥于前,四时花卉不凋,六朝之松犹在,遂使名山生色,舍此奚足观哉。嗟夫!寺之兴废以僧,而人之敬僧以佛,佛之为道,幽寂而难窥,曾不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之为切近于人。然而自汉以下,佛老之说辟之而不湮,礼乐之教崇之而不彰者,固非儒之难佛之易也,顾奉行得人与不得人耳。由是观之,彼僧者其亦未可量也。是为记。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江南道检察御史、光绪丙子科诰授通议大夫、知山东泰安府事、豫章梅启熙。
姑苏李继□□□□丹。
会稽柳绍□□名。
本寺监院毓梅、毓栋暨徒杲正、杲普、杲臣、杲松、杲昆、杲伦、杲志,孙义磊、义柱、义存、义连、义岫、义澄、义清,曾孙丽潭、丽磬、丽法,玄孙中孚募化。石工边建温镌勒。
(以下80人题名略)
大清光绪六年岁在庚辰清和月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