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养古树名木及特殊林木介绍——南天门
发布日期:2021-05-21 09:05 浏览次数:

1、姊妹松:

该组树树龄已过500年,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两树根连枝结,形体相似,在沧桑岁月中栉风沐雨,笑傲群芳,由于她们相依生长,好像夫妻又好像俩姐妹,誉名"姊妹松"。

2、天烛松:

立于天烛峰顶,海拔1280米,远看一株,实则两株,同根而生,已有300余年,生境土壤厚度为零,它们以石为母,不兹于土,自强不息,令人叫绝。

3、教子松:

在东西尧观顶上部有两条石缝,一条宽大能蓄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条细小,很难积存水分和养分,故而生长的松树形态不一。宽大石缝中的松树生长旺盛高大,可谓之父母,细小石缝中的松树生长的细弱矮小就是子了。由此寓意为父母教育子女要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

4、卧龙松:

树龄约300年,主干粗壮,树身前探,形似卧龙,而枝条蟠曲,好似龙须、龙爪,得名“卧龙松”。

5、卧虎松:

树龄约300年,树干横探,几乎与地面平行主干两人合围粗,状若卧虎于山岗,其树冠浑圆,犹如虎头,因而被称之为“卧虎松”。

6、千三桧:

据记载该树种多生长在海拔800~900米以下,而今在海拔1300米处发现并已经生长了几百余年,在华东地区实属罕见,弥足珍贵,是以超越海拔高度而命名。

7、飞流挂翠松:

在天空山顶端的东侧有一古松,骨干枝均下垂生长,分枝又分层向上平展而长叶,故得名。

8、青龙白虎松:

在元君庙门前,两松对峙,按东西方位排定,正是森森道教府,左青龙,右白虎。

9、吴刚擒石松:

位于后石坞娘娘庙后,路边耸立一巨石,犹如仙蟾,这巨石向崖下倾斜欲坠,十分险要,掉下去就会将崖下娘娘庙砸为平地,恰石旁山坡生一古松,探出一枝,似将巨石牢牢揽住,因此,古树命名“吴刚擒石”松。

10、夫妻松:

阅尽人间500余载的两株古松,它根相连,干相依,枝相牵,叶难分,似白头偕老的夫妻。

11、老叟戏童松:

两树一高一矮,一老一幼,立于山头,正如一老叟携孙弄乐。以石为母,云雾为乳,不求富壤,磨砺而生。

12、迎宾松:

在后石坞索道站出口,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屹立在山崖潇洒、俊俏多姿的一株古松,它躬身向前,挥展双臂,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

13、六逸松:

唐开元年间,李白游泰山,后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丐到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称之为“竹溪六逸”。竹溪六逸寄情于山水泉林,柴门蓬户,兰惠参差,性之所致,高风绝尘,此六株古松因纪念“六逸”而得名。

14、九龙探海松:

位于九龙岗巅峰,树势东向,散落有致,引颈云海,细细数来,恰是九龙携云至,搅得海底滚惊雷。

15、太君点将松:

在去往九龙岗的路北,有群古松,大小计12株,树龄在300-500年之间;其中E0043号古松,雄伟高大,气度不凡,虽历经沧桑,仍傲然挺立,威风凛凛;使人联想起杨波府的佘太君,她腰系玉带,手拿龙头拐杖,誓为大宋江山,点将西征的情景。

16、华盖松:

位于娘娘庙东,树体高大健硕达20余米,胸径近1米,展枝四开,犹如一巨大华盖为娘娘庙遮风避雨。

17、哭泪树:

传说玉皇大帝与碧霞元君抢占泰山,玉皇大帝输给了碧霞元君,一气之下把山顶的树都拔光了,泰山奶奶没想到玉皇大帝这样不讲理,伤心极了,大哭起来,她的眼泪就象泉水浇在身旁的一棵树上,树又扎了根,活了下来。从此以后,泰山顶上就仅剩这棵树立于碧霞元君大殿后头为泰山奶奶挡风避雨。因是泰山奶奶用眼泪浇活的所以这棵树就叫“哭泪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